前瞻2025:储能行业怎么走?

2025-01-05 14:22

     历经了2022年的爆发式增长,穿越了2023年的起伏波折,挺过了2024年的行业低谷,储能行业2025年会怎么走?

少有哪个行业如储能行业,在短短三年间就经历了一个小周期。回首过去三年,2022年堪称储能行业的辉煌之年,市场蓬勃发展,资本大量涌入,技术创新成果斐然,行业一片欣欣向荣。

进入2023年,储能行业却如同坐上了“过山车”一般,市场环境风云变幻,政策导向出现调整,行业竞争愈发白热化,价格战此起彼伏,产品同质化严重,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许多企业“还没吃肉就开始挨打”。

2024年的储能行业,彻底陷入周期低谷: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许多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库存积压严重。同时,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也导致储能企业的海外业务处境艰难。

但长期来看,储能行业的前景依旧光明,确定性的增长机会就在眼前。在经历了这三年的起伏跌宕后,2025年中国储能行业将何去何从?


去库存接近尾声,2025行业将触底反弹

新型储能在2025年或将迎来回暖曙光,逐步走出低谷。

从多家企业的业绩表现来看,向好的趋势已在2024年已初现端倪,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关键因素。

首先,碳酸锂价格——行业的晴雨表,其涨跌直接对应着企业的整体业绩预期——已经探出大底。随着下游正极材料需求旺盛提振,碳酸锂价格出现企稳回升势头。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2024年11月锂行业运行情况显示,国内碳酸锂价格略有回升,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为7.5万元/吨,环比上涨6.4%;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7.8万元/吨,环比上涨7.6%。需求端,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效果明显,电池与新能源车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其次,去库存及产能出清接近尾声,也是推动行业见底复苏的重要力量。

在2023至2024年行业低谷期,储能产业链尤其是上游材料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库存积压问题,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不断下滑。

为应对这一困境,2024年多家企业均陆续采取措施削减产能、优化库存管理。预计到2025年,头部企业的去库存动作将至尾声,市场供需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2024年第三季度,众多储能企业的业绩均出现环比好转,这也是行业见底的信号。这一积极信号不仅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信心,也为行业整体复苏注入了“强心剂”,预示着全行业在2025年有望实现全面复苏和业绩增长。

   行业虽然在明显回暖,但“卷”依然是不变的主题,2025年储能行业市场排名之争将比2024年更加剧烈。

   

储能独立市场地位有望获得政策支持

2025年1月1日,我国首部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正式施行。

《能源法》第三十二条提出,“国家合理布局、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这对储能行业发展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代表了国家对储能的基本定位。结合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政策,将调节能力作为电力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储能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尽管有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但储能的独立市场地位一直以来备受争议。

从应用场景来说,储能既可以应用于电源侧和电网侧,也可用于负荷侧,既可以当成电源来放电出力,也可当做负荷来促进消纳。不同的使用条件、场景、环境,将产生不同的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政策如何定位,如何支持,也面临着复杂情况、复杂利益的影响。

当前,储能主要被视为一种辅助资源,主要通过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捆绑销售或作为配网设备的一部分来参与市场交易。然而,储能作为一种灵活的电力资源,应当具备独立的市场地位,并能够直接参与电力交易。

展望2025年,随着多省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落地,储能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其独立市场地位能否明确尤为重要。期待2025年内会有相关政策出台。